清河之洲首亮相,濱水休閑好光景
| |||||
| |||||
8月23日,北京衛視和北京日報客戶端走進“清河之洲”(樹村段)濱水綠廊景觀提升項目,對工程總體規模、目前工程形象面貌、河道歷史文化特色及對外開放時間進行了重點采訪報道。據悉,“清河之洲”(樹村段)濱水綠廊景觀提升工程將于本月底前完工,作為《清河兩岸綜合整治提升規劃》的先行先試項目率先啟動,預計今年“十一”正式向市民開放,一個水園相依的生態綠洲即將亮相。 夏日的清河,碧波蕩漾,倒映著藍天白云。作為三山五園地區重要的歷史文化河道,清河銜接山前山后,是連通城市河湖的山水廊道,被稱為海淀天然的“金腰帶”?!扒搴又蕖蔽挥趫A明園東北側,在樹村閘到北京體育大學西橋之間,南起清河南岸五環路,北至規劃清河北側路,全長1.17公里,用地東西長1200米,縱深260米,是“清河兩岸整治提升規劃”的先行示范段。整個工程包括河道工程和園林工程,在實現河道提升的過程中于北岸同步建設公園,形成公園與河道融為一體的濱水綠廊,總生態景觀提升改造面積約25.73公頃,北側公園景觀工程14.11公頃,河道生態景觀工程11.66公頃。 作為“清河計劃”七龍珠之第三珠,“清河之洲”成為在肖家河橋北、朱房、西三旗建設三個生活休閑設施節點中起承轉合的關鍵節點。自2022年9月進場以來,濱水綠廊景觀提升工程項目部精密籌劃,實現人員、機械、物資、余土外運等各環節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采取超前謀劃、BIM建模等方式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及進度。汛期階段,由于清河水量大且流速快,采用高空桁架代替滿堂紅腳手架方法,順利完成安裝單跨46m的橋梁,成功克服了在不涉水的情況下架橋的難題。施工期間,項目部積極開展群眾創新、QC課題小組活動,灌輸質量工作,人人有責的理念,總結申報“一種水利工程用坡體支撐結構”“一種水利工程用水溝清淤設備”實用新型專利兩項。 “濱水綠廊景觀提升項目特點在于建設有兩個層次的生態綠道、高低錯落的親水平臺,能夠給當地老百姓提供良好休閑散步空間,并于清河北岸設置一處跌水廣場,有效過濾空氣塵埃,保持水質清凈”,項目管理人員接受采訪時說道。濱水綠廊景觀提升項目用生態化手法形成蜿蜒自然的岸線,把歷史文脈落實到設計中進行文化表達,局部拓寬了清河北岸,實現了南岸原有岸線生態改造,營造了若干生態涵養島,為自然生物提供棲息地。與此同時,融合三山五園傳統文化,吸取圓明園四十景建筑特征,結合現代建筑材料與工程手段,精心布局了的觀景平臺“云舟芳樹”、服務空間“月榭芳菲”、 河景棧橋“霏紅無際”、綠島小劇場“水木長歌”等十處景觀。 這一項目的落成將串聯起清河沿線五街二鎮,惠及周邊社區與千家萬戶,從城市服務功能層面,激活濱水界面,引入水岸經濟,形成以河流為核心的城市生態綠廊引領城市有機更新的全新模式探索,進一步為市民、游客和商業提供充足發展空間。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