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垃圾山”變身“生態公園”
| |||||
| |||||
美麗中國,無廢城市。在國家大力推進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引下,運用無害化、資源化、數字化的手段綜合處置重點用地污染地塊已成為必然趨勢。位于海南省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的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此刻正站在生態“聚光燈”下,向世界展示無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涅槃重生。 電建建筑公司承建的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以下簡稱: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項目)是目前全國投資額最大、一次性治理規模和場內填埋成分最復雜的治理類項目,也是生態環境部和海南省重點督辦項目。20年來,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見證了國內生活垃圾治理從衛生填埋到焚燒發電的逐步變遷。然而,長期超負荷運行使得現場已形成高出路面約55米的“垃圾山”,惡臭、污水、毒氣等環境問題不斷威脅著周邊居民的健康安全,成為老城百姓的一塊“心病”。 2022年2月,這盤踞在老城的一個毒瘤,終于迎來了治理它的時刻。 聚焦前沿技術 引領行業發展 說到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項目應用的前沿技術,最為突出的便是“一個首例、一個最大深度、一個高標準”。 首例“存量飛灰破碎再螯合”工藝。在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南側庫區的飛灰填埋專區中,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約11.8萬噸,占體積14.75萬立方米。根據2022年3月飛灰取樣檢測報告顯示,飛灰取樣合格率僅為21.4%,其中主要超標項目為鉛、其次為鎘,這就說明老舊的處理措施已經失效,需要開挖后進行重新螯合。為此項目專門建立了一個單獨的存量飛灰預破碎處理車間,通過多種機械設備的組合,探索出一套比較良好的解決方案,有效解決螯合階段中,高含水率的失效飛灰掛料和原有包裝袋攪纏對機械設備造成損害而停產的難題。 全國同類環保項目中垂直防滲漏系統最大深度。為了地下水污染防控治理,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項目的垂直防滲漏系統采用柔性復合墻和帷幕灌漿結合的形式,在地下水較為活躍的區域使用阻水效果更好的柔性復合墻,其他地方使用帷幕灌漿,這種“上墻下幕”的形式在全國垃圾填埋場的防滲漏系統中是首次應用。垂直阻隔防滲體系中“柔性墻+帷幕灌漿”段平均設計深度為83米,相當于在地下形成一個平均深度為83米的水泥墻,阻隔顏春嶺垃圾填埋場下的地下水與外部地下水交互。 高標準施行“五位一體”除臭模式和生產輔助區各個全封閉負壓車間控臭措施?!拔逦灰惑w”除臭,即“垃圾本體除臭、作業面空氣除臭、作業區下方除臭帷幕圍堵、作業區無人機高空壓制、外圍噴霧除臭”多元立體除臭系統,可切實減輕周邊大氣污染的控制壓力。全封閉負壓車間控臭,即采用離子新風系統、植物液噴淋系統和設備工位加罩來保障車間內部惡臭氣體限值,然后通過負壓收集車間內的高濃度臭氣,送入“酸、堿化學洗滌塔、植物液洗滌塔、生物濾料設備、干式過濾設備”進行處理,最后再將處理后符合《惡臭氣體排放標準》的氣體有組織地排放到大氣中。 打造“智慧工地” 賦能數字化管理 在數字化大潮中,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新興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出。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項目乘勢而上,著力打造“智慧工地”,為項目安上科技的“眼睛”“耳朵”和“鼻子”,通過建設數字工地實現遠程指揮調度。 “智慧工地”的數字化應用主要分為安全生產指揮中心、數字綜合控制中心、綠色環保監測中心三個模塊。從施工“五大過程,六個要素”數字化管理角度出發,通過物聯網智能設備和數字化信息系統,對人員、物料、機械設備、安全、質量、安防、環境等信息進行采集,管理分析,提高數據真實可靠性,減少人工干預度,同時實現業務聯動控制,降低管理風險,并利用系統及時預警環境變化,保護人員環境安全。 其中,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可以直觀地了解到項目整體計劃及當前施工進度,通過垃圾處理、勞務管理、車輛管理、視頻監控、AI監控、堆體監測、安全隱患排查等功能單元實現安全生產調度。數字綜合控制中心集成了項目現場的三維模型,模型上標定所有物聯網智能化應用設備,其中包括視頻監控點位、有毒氣體監測點位和環境監測點位氣象監測站等信息,通過現場監測,可實時對現場異常情況進行預警。綠色環保監測中心可以直觀地看到廢氣監測的統計數據,并且對接了海南省氣象局的數據,對雷暴、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及時預警,提醒現場管理人員做好應急處置措施,防止環境超標現象出現,做到真正環保施工。 2022年,項目研發的“亞洲最大城市生活垃圾修復工程數智監管指揮調度平臺”作為中國電建集團唯一入圍的創新應用成果榮登物聯網創新基礎設施類“三新”成果榜單。 重視公眾參與 敞開大門修復 “奮身徹治顏春嶺,篤意再造澄碧天” “陳年積重垃圾山,環保翹楚勇登攀,科學修復還美景,政府百姓共克艱” 這是今年6月,老城片區業主代表們贈送給顏春嶺填埋場項目部錦旗上的內容。短短幾句話,是群眾對顏春嶺蝶變過程的見證,承載了老城萬眾百姓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和那份堅定的信任、殷切的希望。 然而在2022年項目開工時,周邊百姓的質疑聲快把項目現場淹沒了?!爸卫硎呛檬?,可是把垃圾挖開,那得多臭啊,這地區還能待嗎?”“真的不敢想,這垃圾山不挖開都這么臭,挖開了這里還能住人嗎?” 為了打消百姓的疑慮和不安,項目部堅持定期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四次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多次組織環保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耐心地接待居民的探訪,真誠地邀請當地媒體、周邊群眾前來觀摩,熱心地傳播環保知識,盡最大可能改善群眾對垃圾場的刻板印象。這些都成了化解疑慮和不安的良藥,成為項目部與百姓之間堅不可摧的緊密連接。 7月4日,顏春嶺生態修復項目迎來第五個群眾接訪日?!袄讲怀袅?,未來還要建生態公園,我們從心底充滿感激?!本用翊頌轫椖控Q起大拇指,激動地說道。這一刻,從他們眼里折射出的,不再是談及色變的“垃圾山”,而是綠水青山映藍天的美好畫面,是著“綠裳”,綻放生態美的“顏春嶺”。 生態治理任重道遠。顏春嶺垃圾填埋場項目的實施對于改善周邊人居環境、降低環境風險、踐行“兩山”理論、貫徹集團公司4.20清遠土壤修復業務市場研討會精神、助力海南自貿港生態文明建設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人居環境的改善將有利于提升當地的旅游市場,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正應了那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